要塞的建造与放弃是战略决策的重要环节。建造要塞需要满足名望值达到4000的基本条件,之后每增加500名望可多拥有一个要塞。资源消耗包括木材8000、铁矿8000、粮草8000、石料1万以及政令5个,建造时间根据同盟是否占领郡分为3小时或4.5小时。要塞的选址需基于战略需求,通常选择已占领的土地作为建造点,通过点击土地选择筑城功能并指定要塞类型即可启动建造流程。建造完成后需命名并等待4小时30分钟方可投入使用,期间若遭遇攻击或主动放弃则建造失败。要塞的主要功能包括作为行军中转站、野外征兵点以及提升势力值,其战略价值体现在缩短部队调动时间和增强区域控制力。
玩家可通过点击要塞进入管理界面,选择拆除按钮并确认后进入1小时的放弃倒计时,期间可取消操作但一旦完成则资源不予返还。拆除要塞不会影响原有领地归属,但会失去该位置的战略支点。需注意若部队正在要塞内征兵,拆除操作将中断征兵且不返还已消耗资源。放弃要塞的决策通常基于战略调整或资源重新分配,例如前线局势变化或需要集中资源建造更关键设施。要塞拆除后,原有名望限制仍适用,需重新计算可建造数量。
建造阶段需平衡资源消耗与战略收益,优先保障关键区域的控制需求。放弃决策需评估当前战局,避免因频繁拆建导致资源浪费。多层防御体系中的要塞布局需分工明确,第一线要塞承担主力交战功能,后方要塞则作为补给与中转基地。隔离带的设置可延缓敌方推进并为兵力调度争取时间,地理优势如山脉或河流可进一步提升要塞防御效能。同盟共享功能的合理运用能优化要塞使用效率,但需注意权限管理以避免战略混乱。
当前赛季中,要塞共享功能允许同盟成员无需等待建设完成即可使用,显著提升协同作战效率。部队指令优化使驻守队伍可直接调入要塞,减少操作步骤。悬赏功能的加入使要塞攻防任务可发布为团队目标,配合战斗播报动效实现更直观的战况监控。这些机制革新要求玩家在建造选址时更注重同盟协同价值,而非仅考虑单体防御功能。历史版本中要塞的血量设定为200,守军强度约为土地守军的70%,这些数据仍是当前战术制定的基础参数。
进攻方通常采用主力部队与攻城队协同作战的模式,在30分钟内击溃守军并削减耐久度至0才能占领野外要塞。防守方则依赖要塞群的纵深配置,通过后备防线维持持续作战能力。地形分析与指令传达的精确性直接影响要塞效能,管理层需明确建造位置、厚度及战术用途。当前版本中,盒子堵路等衍生战术利用主城沦陷机制创造永久免战区,反映出要塞体系在高级战术中的延展性。这些复杂因素共同构成要塞建造与放弃决策的完整评估框架。